日治時期,彰化芳苑潮間帶是帶著牛車採蚵
會呼吸的土地
一雙橡皮雨靴、一對棉質手套、握起約500克的蛤蠣耙,主廚莎莎在2022年的6月,跟著海水的潮汐,踏上彰化芳苑的潮間帶濕地─赤嘴蛤的家。
一耙、兩耙、三耙,嚮導說在這裡,需要把蠻力收起來,用有深度的力量取而代之;將上層的泥翻開、下層的沙輕輕一撥,將會看到蛤蠣出現,用清水沖一沖,一環一環的紅紫紋路在手掌心閃閃發亮著。
莎莎好開心挖到今年第一顆蛤蜊
同片濕地孕育出多樣的生態
源之、取之、用之、變化之
赤嘴蛤本身飽滿的蛤肉、鹹香十足的海味,是拾穗海鮮高湯的鮮味來源。
從一點一滴累積起,在自然的環境下,將有機、天然、原味的料理,呈現在餐桌上,是對大自然的尊敬,也是共生力量的開始。
生態廚師們的每一步都踏踏實實,親自踏訪產地
芳苑三百多年的採蚵歷史,發展出獨特的「平掛式蚵架」,蚵苗會在兩端木樁中,趁漲潮時濾食浮游生物,逐漸長大成蚵